学界学习习近平主席致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
2019年04月17日 08: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钟哲
4月9日,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据悉,中国非洲研究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将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雄厚的研究力量和对非合作良好基础,以多种方式和渠道组织开展工作,呈现融研究、交流、培训、传播于一体的工作格局。
对于中国非洲研究院的成立,中非学界信心满满,期待新成立的机构为中非加强战略对接、打造更高水平的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言献策,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升中非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杨光表示,中国非洲研究院的成立,适应了中非关系发展的新需要。未来的中非关系,将会呈现出一种高度和谐、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境界和状态,体现出上台阶、大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新趋势对学术界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将非洲置于外交全局的重要位置,中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结下深厚友谊。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宏认为,中非合作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非合作实践是新形势下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学界需要围绕我国和非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非立场、中非智慧、中非共同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营造客观、公正的国际舆论环境。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院长孙晓萌看来,中国非洲研究院的成立是非洲研究层面的国家顶层设计,也是中非双方在知识与思想领域直接进行对话的平台,有助于增信释疑,消除隔阂,凝聚共识,为中非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共同打造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近年来,非洲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提高了非洲的国际地位及其在世界事务中的话语权。”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黄民兴提出,非洲在国际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国际政治领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非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成立中国非洲研究院正当其时,在推进非洲研究、加强中非在非洲研究上的合作等方面大有潜力。
“中国非洲研究院将统一规划非洲领域的研究,集聚全国学术资源与力量开展重大问题和领域研究,形成集群效应。”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副院长王战谈到,中国和非洲有着深厚的友谊,随着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心贴得更近,手握得更紧。
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新形势下,中非深化传统友谊,密切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不仅造福中非人民,而且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创办以来,中非贸易增幅不断加大,预计到2020年中非贸易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王战表示,目前中国在非洲建成、在建或筹建的产业园约有100个。以工业园和自贸区为依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非洲,促进了中非产能合作,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了中非之间的合作共赢。中非合作正呈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转型、商品贸易向产能合作升级、工程承包向投资运营迈进的可喜变化,切实助力非洲可持续发展。
非洲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二者皆是世界文明体系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通过中国—南非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等一系列机制化平台,中非人文交流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孙晓萌介绍,目前坦桑尼亚、喀麦隆、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已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高校也开设了斯瓦希里语、豪萨语、祖鲁语、阿姆哈拉语、索马里语等非洲语言的课程,许多青年学生和学者积极开展相应的国别区域研究并扎根中非大地从事田野调查,为未来中非之间的合作和交往筑实智力基础和观念共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继森告诉记者,中国对非投资极大地改善了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条件,如修建了大批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桥梁、电站等,弥补了非洲国家基础设施的短板。中国在非洲建设的产业园区,为非洲国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外汇。中国医疗援助,缓解了非洲人民缺医少药的困境。中国治国理政经验为非洲国家自主发展、改变落后面貌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中非教育合作和中国对非技术转移,提升了非洲国家工业化水平。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海江波看来,农业援助是中非合作中最亲民的举措,是非洲消除饥饿、消除贫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阳光事业。未来,中非农业合作应注重梳理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户发展的经验,深度了解非洲,把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丰富经验与非洲实际情况相结合。
整合非洲研究力量
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是落实中非合作“八大行动”中人文交流行动的重要举措。如何借助中非学术智库资源,为中非合作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促进中非关系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非洲研究院及国内非洲研究学界关注的重点。
新成立的中国非洲研究院,未来最大的优势在于整合全国的非洲研究力量,同时凝聚中非双方的学术智库优质资源。在中非关系全面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国非洲研究院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如何将中非经贸合作的重点由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全方位的产业合作,并提升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值得中非双方深入思考的问题。”杨光谈到,同蓬勃发展的中非经贸合作相比,中非人民的思想文化交流仍有巨大的进步空间。要大力促进中非人民民心相通,向非洲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我们的治国理政经验、经济发展经验,为中非友好合作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和文化保障。此外,对于西方出现的破坏中非人民团结的舆论,我们必须予以严正批驳,以正视听,向世界人民说明中非合作互惠共赢的本质,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创造更加清明的国际舆论环境。
在孙晓萌看来,中国的各非洲研究机构应联手开展多学科非洲国别和区域研究,具体涉及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法学、工程技术及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对于中非合作过程中面临的重大关切,应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交叉学科联合攻关并提供解决方案。中国非洲研究院的成立,在中非各自的发展模式阐释、中非合作理论与实践等领域,为打破西方长期垄断的学术话语权力,构建亚非发展中国家共同知识产品与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非洲研究院和国内其他非洲研究机构应当共同致力于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相关重大理论创新和咨政建言方面分工协作、协同创新,重视发挥各个非洲研究机构的特色及优势。打造非洲研究学术共同体。”中国海洋大学非洲法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鉴说,可以通过国际会议、学术刊物、学术互访、课题调研等方式加强中非学术交流,及时将中非合作的相关成果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宣传。
谈到当前全方位中非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时,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张振克表示,当前中非智库研究的领引合作功能没有很好发挥,智库发挥作用的潜力巨大。由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调整对非合作政策,中非合作交流面临巨大的竞争。在对接与合作领域,要加强问题导向的合作交流与合作研究,重视年轻非洲研究学者队伍培养,推进跨学科非洲研究合作交流队伍建设。
我国的非洲研究历经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张永宏提出,中国非洲研究院的成立,有利于搭建中非学术交流平台,汇聚中非学术智库资源;在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国观、非洲观、中非合作观,掌握中非合作话语权,推动我国非洲研究的规划布局;带动非洲研究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高,发挥旗舰作用,引领我国新型智库建设、自主研究体系建构、专门人才培养,支撑中非关系发展和中非文明互鉴。
记者 钟哲